凭公而论,杨嗣昌的战略在理论上没什么漏洞,但坏就坏在纸上谈兵。而且,明朝各地将领、官员的执行是否到位,也是检验这种策略的“法宝”。

        如果是按以前卢象升的建议实行“因粮”(即田多的地主应该多交粮),不算是坏事。

        要命的是,杨嗣昌病急乱投医,他改“因粮”为“均输”,即平摊在一般百姓身上。如此一来,为丛驱雀,为渊驱鱼,使得无数本来就活不下去的“良民”,铁下心加入“流贼”队伍。

        这就是,这个时代,文官们的眼光局限性了。

        屁股决定思维,他们跳不出坑外。

        另外,在原来没变动的历史上。卢象升战死后,杨嗣昌小人之心日起,也想上报“下落不明”来阴构卢象升“临阵逃脱”。

        最终,当地父老寻得大英雄尸身,杨嗣昌竟然连扣了八十多天,不验尸,不上报,仇及死人,真是奸刻大阴。

        这样一个人,也就那样了。

        而有了朱子龙前来,他也就浪不起来了,现在只能等死最后几年进棺材了。呵呵!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