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天,他手上的白银实质价格或者说,购买力连铁和铜都不如,那是完全有可能的。

        再说了,这地下也不只有银矿而已呀,伴生的金矿,铜矿,各种金属矿,宝石矿,价格几何,想想就头皮发麻。

        大明缺的不是银子和钱,少的是科技成果。

        明末税收一直面临两个困境一是“收不拢“,二是“收不到”。

        简单地举例:a地需要军费,包含军饷的白银,军粮,草料。b地税收折银,c地缴纳粮食,d地缴纳草料。在调配时,b地的白银会运往太仓,然后拨给a地,而c和d地的草料直接运往a地。

        实际情况更为复杂,难怪有人形容明代税收,比喻成“注入沼泽的河流,有无数的分叉和支流。”统一货币,发行新货币,最好是纸货币,誓在必行。

        而且,不能是白银和铜钱。

        铜钱的铸造成本很低,铸造技术也很落后,民间私铸铜钱成风。一个货币不健全,还混乱的时候,“一条鞭法”只会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这一次回到现代,朱子龙几乎是没有做什么娱乐性的事情。

        就是购好物资后,就跑了几个公司和地区,然后就是找来几个关于货币经济的专业对口人员。就以一国假设,规划一个货币计划,毕竟你让他一个人来想,或者是让明朝人来想,显然是没戏的。

        没有统一便利的货币,就不可能建立可靠的财政税收。没有可靠的财政税收,政权就不可能稳定下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