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刘锋如此分析,朱子龙先是一愣,然后也是一阵哑然。

        心下暗道,果然,确实是如此呀!

        类似的情况,其实在原来的历史中。比如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之间,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洋货倾销的抵抗,就是如此。

        十九世纪中期,在鸦片战争结束,《南京条约》签订,清王朝的大门被坚船利炮打开之后。

        洋人一想清朝,可是有三四亿人的大市场,还不立刻送货过去发财?

        于是,当时无数的洋人,立即一窝蜂地把各式各样的商品,送到了中国来。

        结果,全都杯具了!

        当时的清朝,确实是有着三亿到四亿人的广阔市场。但是清朝是个什么破烂货?

        老实说,野猪皮巴不得汉人多死一点,想富起来?别做梦了!

        那时候的中国人,在清朝的统治下,连吃饱饭都有困难。哪来的钱购买洋货?

        因此,鸦片战争之后外国商品输入中国的数量,在一度猛增之后。积压在仓库里卖不出去,无数洋人老板赔掉了裤子……

        最后无法,想来想去,也只有鸦片好卖,于是,呵呵,呵呵,呵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