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现在内阁之位,以及其它重要部门的位置,一下子就成了众矢之的。

        把内阁和其它位置扔出来的朱子龙,其实一点也不担心什么。

        明代的内阁大学士说是宰相,其实不过是个负责文字工作的大秘书。按照朱元璋定下的制度,六部九卿都该直接向皇帝负责,但是既然皇帝不管事,内阁自然就成了众矢之的。

        特别是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看不清现实。

        还在意这个,仅身受皇帝、太监和朝臣的压力,还要承受社会舆论的责难,至于国势不振、内忧外患所加给宰相的重担位置,那就更无所谓了。

        儒家理想中的宰相,是君主的一个平衡物。天子传子不传贤,宰相任贤不任贵;君主出于世袭,以维持政权稳定;宰相实行优选,以保证政治清明。

        到了文人做官的时代,“生当为良相”又成了文人参政的象征,宰相这个职位,就此寄托了贤人政治和文人政治的双重理想。

        然而这只是理想。现实的宰相,最初只不过是君主的家臣,打理一些杂务而已,最多算是一个大管家。

        特别是皇权和军权,强强联手的现在。

        皇权时代,除了管家之外,宰相还要替君主承担政治失误的责任,例如东汉自安帝以后,,每当出现灾异,宰相就要自动辞职,其实那时当政的是外戚和宦官。

        明代的政治,在原来的历史上。是以太祖废除宰相开始,以崇祯频繁换相结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