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这话时,一旁的凯特尔元帅无奈地笑了笑,向雷德尔表示自己绝无此意。

        傍晚时分,姗姗来迟的提尔匹茨号战列舰在理查德-贝恩茨号(z4)驱逐舰护卫下,终于与希佩尔聚集到了一起,此刻已是下午5:18分,天完全黑了,更远处的吕佐夫号与其他3艘驱逐舰正拼命赶来,预计在夜里10点左右能够汇合。事情发展果然与哈特曼预料得一样,他找不到那艘被重创的英国巡洋舰,连带刚才溜走的那条英国驱逐舰也找不着,至于运输船队更是行踪全无,海面上笼罩着一片黑色,雷达上也看不出什么来估计哪里出了问题。

        库梅茨中将通过电报已了解到下午这里发生了什么,一边提醒手下小心鱼雷,一边部署明天的行程安排仔细搜索英国舰队,找到并消灭他们。

        就在熊岛附近爆发如此激烈的战事时,伦敦此刻正在召开相关会议,讨论下一步战局走向,第一个议题就是马耳他。

        眼下马耳他局面岌岌可危,在东地中海被德国完全控制后,轴心空军特别是意大利空军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对付马耳他了,墨索里尼从德国拿到一大批b-109与ju-87后,天天有事没事从西西里岛出发去马耳他上空炸着玩,然后还干脆利落地封死了突尼-斯海峡,出于轴心一体的约定,意大利停止在陆军领域的发展,而将全部力量都加到海、空军上,在拿到大批德国替换下来的装备后,意大利空军规模达到了开战以来的鼎盛时期。

        马耳他岛上的英军在防空作战中击落了不少意大利飞机,但自身损失也很大,英国飞行员跳伞之后还能救回来,飞机却打一架就少一架,到1月下旬时,总共能起飞作战的飞机不超过11架,包括汽油、粮食等在内的其他物资储备也开始告急,燃油储备不超过1个月,粮食最多只能顶3个月,面对如此危急的局面,马耳他驻军频频向伦敦告急。

        直布罗陀方向曾派出以战斗者号、袭击者号两艘护航航母(均为追踪者型)为核心的运输部队向马耳他运送飞机,结果整个船队全被炸沉,最后只有17架喷火挣扎着到了马耳他,但这点兵力对保卫马耳他显然是杯水车薪,不到5天就消耗完了,而意大利貌似有源源不断的飞机实际上意大利领袖也在发狠,德国人给了几百架b-109或ju-87,然后凯塞林和德*官团又控制了海、空军,甚至连潘泰莱里亚岛上的空军基地也恢复起来了,他如果再不拉出去打只怕要招来非议。

        在轴心严防死守下,只有从直布罗陀出发的潜艇现在还能为马耳他输送一点物资,但这点运力充其量只能提供燃油和粮食,对装备输送完全无能为力,即便这样,意大利的s-79海上巡逻机依然抓住机会摧毁了两艘英国潜艇,其中就包括火炬行动时运送美国克拉克与法国人会面的六翼天使号。

        总参谋长布鲁克元帅通报了最新敌情:在意大利的间谍今天发来报告,庞大的日本联合舰队已陆续进入意大利各港口,除部分军舰需要维护、维修(比如瑞鹤)外,轴心三国在酝酿对马耳他的总攻这个时间有可能是十天,也可能是半个月,但不会超过2月底。

        对马耳他未来地位的判断和应对策略分成截然相反的两种意见。

        “我认为,马耳他岛现在处于轴心四面八方包围之中,事实上已完全孤立,其情况比一年前更加恶劣,目前岛上所有的军事装备和物资都要依靠外部运输,大英帝国已无力维持这样一种得不偿失的局面,所以……”布鲁克解释道,“现在各方面都急需物资和军舰,而偏偏从殖民地运到不列颠的航线又断了,我们不能将宝贵的资源用在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岛上北非战役结束后,马耳他岛的战略意义已大幅度下降了。”

        “尽管北非战役失败,盟军力量暂时不能进入东地中海,但马耳他岛的存在还是有价值的毕竟牵制了众多的轴心海、空军,放弃这个岛容易,将来反攻再想收复可就太难了。”海军元帅庞德皱着眉头问道,“假设我们想放弃的话,岛上现有驻军怎么办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