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有一点小泽没明说,日本海军中担任主官的大部分舰队司令官都依赖参谋制定作战计划,像小泽这样能不靠参谋就自行制定作战方案的人不说绝无仅有也是凤毛麟角。

        这下轮到马沙尔大眼瞪小眼了:“变更计划这么重要的事几个参谋就决定了?”

        小泽总觉得这个问题哪里不对,但还是下意识地点点头:“参谋都是专业人才,海洋这么广阔、敌情稍纵即逝,如果都靠总部或司令部讨论决断,只怕……”

        听完这话的马沙尔啥也没多说,只示意参谋掏出一个海图本,上面用格子密密麻麻将全部海域分成细小方格,小泽瞟了一下后就收回了目光:“我知道这是贵国潜艇部队使用的定位地图。”

        “但这幅地图并非一成不变的,每过6个月都会调整编号、重新分布,而且编码没有规律,a7与a8并不是相邻方格,他们有可能间隔几千海里,狼群就是依靠这样的海图进行联合反潜的在接到指令之前,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会遇到些什么,只有总部才掌握全部情况。”

        “您的意思是?”

        “元首认为,德国海军没有非常高明的统帅或指挥官,也没有特别出色的指挥艺术,因此不要妄想出奇制胜或力挽狂澜,我们还是老老实实遵照计划执行,与其把希望寄托在指挥官的灵光一闪之上还不如踏踏实实地接受总部调度那是集体智慧凝结的成果。”

        小泽知道“接受总部调度”是什么意思德**事行动一贯采用目标导向制,上级一般只赋予重大的节点控制与整体目标,具体如何完成目标需要依靠各级指挥官的智慧,所以德国部队特别是陆军的主动性比较强,受过完整军事教育的连、营级军官一旦失去与上级联络后不会茫然不知所措,相反会最大限度根据目标与当前实力为所在部队寻求合理解决方案。在对苏战事中这一点非常明显,苏联部队被包围时的抵抗十分顽强,但一旦被打掉中枢指挥机关,剩下的部队一下子就不知道该干什么。而德国部队一旦被分割包围,立即就会组成一个个小型战斗群继续战斗。

        这话题再往深层次讲就是联合作战问题了,就如何更好地综合协调前线与总部,众人都觉得拿不出十全十美的办法来,对此只有霍夫曼看得非常清楚受侦查能力与通信能力制约,二战只能打到这个程度,如果是他原来所处的年代,在天顶有卫星、头顶有预警机的前提下,要想进行类似中途岛战役这样巧妙的部队隐藏与战术谋划完全是不可能的。他将有关他理解的未来战争发展模式告诉过最高统帅部及三军参谋部的高级军官们,目的只是启发众人一下,虽然很多人听得将信将疑,但没人认为完全不可能德国的政治路线与战争格局不就是元首20年代在《我的奋斗》中就描绘清晰的么。

        只是,霍夫曼万没想到有一天这帮家伙会将36套方案一口气摆在他的案头最开始海军部制定海啸计划时根本没这么复杂,最近这几天他为马耳他和直布罗陀问题费心费力,再加他又不是海军专家,所以忽视了这些方面。

        “你们可真是神了!”面对雷德尔和弗里克殷切的期望,他无奈地叹了口气,“需要就海军司令部各位参谋的辛勤工作表扬你们几句么?”说这话时,他在心里默默想:多方案、多兵种联合作战后世是利用c3i系统与大型计算机进行演化推进的,海军部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参谋们居然现在就想依靠人脑和那点可怜的联络通信能力干起来了,他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在这一瞬间,他对“海啸计划”的前景很不看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