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师长和诸位恐怕也是为此担心吧?”

        郑毅望向坐在对面的余洒度和他左右的几名军官,看到他们先后点头,立刻转向坐在上的毛委员:“毛委员,如果我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可不可继续前进?”

        毛委员含笑点头:“当然可以,如今士气正旺,兼之各部已收缩集结,整装待,对身后和东西方向的侦察警戒处于最弱的时候,所以,还是早走早好啊!”

        郑毅不再征求任何人的意见:“既然如此,吃完饭立即出,一鼓作气走到大山下的九陂村再停下休整,把所有伤病员抬上马车,宁愿扔掉马车上的物资,也不能扔下一个人,路上遇到实在走不动的官兵或者地方上的同志,我们教导师各级军官把马让出来,我带头!”

        这下没人再敢反对了,王虎臣在郑毅的示意下,继续刚才被打断的话题。

        ……

        ……

        一个小时后,增加到四千人的行军队伍撤离龙田镇,在两千多名龙田乡亲紧张的注视下,源源不断越过镇南石桥,沿着逶迤的道路向南而去。

        浩浩荡荡的队伍走出五公里,各部将士的素质展现无遗。

        教导师官兵在平均负重二十公斤的前提下,仍然保持出时的度和队形,秋收起义各部官兵已经累得气喘吁吁,队形涣散不说,各种怨言也冒了出来。

        毛委员一直忍着腿部伤痛,和所有将士一样徒步行军,看到自己的队伍越走越慢,不但拖累整个行军队伍,还出这样那样影响士气的声音,不由得又气又急,可偏偏对余洒度等自成一派抱团抵触的军官们毫无办法。

        关键时候,教导师特务连的十几名精锐策马而来,大声高呼前面就是高溪,前头部队已经准备好姜糖水和猪肉大米饭,怨声载道的官兵们立即振作起来,整个队伍的行军度瞬间加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