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佶发呆之际,张叔夜看完了全部资料,他将之收好,然后正色道:“若来敌自海上来,海州城可守,但能否守住,须看双方兵力对比与……火炮对比!”

        “火炮对比!”赵佶在一瞬间坐正来,仿佛一个见到教师的学生。

        他如今对“火炮”这二字当真是极为敏感。

        “正是,臣这二年来花了不少时间专研火炮战例,臣以为,到如今为止,火炮真正的威力尚未发挥出来……火炮最犀利之处,在于它能用于攻城,若有百十门火炮,天下再无坚城矣!”

        张叔夜开始讲解火炮在攻城时的应用,特别提到,那沉重的炮弹轮流轰击之下,不但城头无人敢于坚守,而且城墙本身也会在这反复轰击中崩塌。

        “天下再无坚城……张卿是第一个对朕说到此事者啊,此前都说火炮用于野战威力巨大……”

        赵佶有些喃喃,然后失魂落魄。

        他很清楚,大宋比起辽人、金人,野战之上最多就是持平,但大宋擅建城、守城,这让周边的游牧民族奈何不了大宋的坚城,可是火炮将会彻底改变这种情形。

        “倒不是没有办法对付。”张叔夜徐徐说道。

        “什么办法?”

        “以火炮制火炮!敌方攻城,所用火炮要便于移动,其炮必不重大,射程就有限,相反,我在城上或者城中,投高处险要之地,可以安置射程更远、炮丸更重的重炮,彼时我可轰敌,而敌不能轰我,则优势在我,敌方亦无法在我城前从容集结。若在城外,择战略要地,另设炮台,精兵守之,与城中火炮成犄角之势,则敌军便十倍于我,亦难攻克!”

        赵佶闻道此言,精神一振:“若来敌乘船,炮在船上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