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是这样,几年前的曹安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当真是春风得意,面对方醒用入室弟子的招揽不屑一顾。

        可不过是几年后,他就成了四处碰壁的愣头青,若非方醒帮忙,他至今还在家里蹲。

        这就是成长,而催化剂就是挫折!

        曹瑾面色渐渐安静,曹安心中一定,见那几个士绅依旧在说着那件事,就说道:“清者自清,既然做下了,那便认了,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何必去举家自焚…”

        “黄口小儿,你懂什么?老夫……”

        一个老儒本想呵斥曹安,却被方醒用冰冷的眼神看了一下,顿时就说不下去了。

        曹安却备受鼓舞,就继续说道:“按照朝中的规矩,自家有投献的,主动交出来,以往的出息都不算,只收了土地。若是不肯而被查出来,不反抗,也就是收取三年的出息,哪家缺了这点钱粮?不过是觉得委屈罢了……”

        方醒心中叹息着,然后饶有兴趣的问道:“为何委屈?”

        曹安朗声道:“从洪武年后期开始,投献就开始露出了苗头,等靖难之役后,趁着混乱,不少人都收了投献,然后慢慢的就开始了蔓延……”

        方醒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

        “到了现在,士绅收取投献的田地,大家都认为是理所当然,朝中想要收回去,谁会愿意?到手的好处,有几人愿意交出来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