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最关键的一点,周国封倭国王子(王太子)厩户为“征夷大将军”,这是最关键的一件事。

        在这个前提下,周国使者到倭国京城,倭王不必亲迎,只需要让身为储君的王子(王太子)代为效劳,叩谢“中原至尊”对自己及大王的封赏。

        如此一来,倭王可以回避,由储君接国书,礼节上的难点就绕过去了。

        征夷大将军一职,是周国所封官职,所以,受封征夷大将军的倭王王子,名义就成了周国臣子,别国储君成了周天子的封臣(名义上),天朝上国就有了面子。

        周国朝廷喉舌可以将其鼓吹为“倭国已臣服皇朝”,而倭国朝廷喉舌同样可以鼓吹“太子得中原至尊看重”,虽然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

        相对的,倭国王太子得了这个封赏,多了个金光闪闪的大义名分,讨伐起“东夷”(虾夷),多了个冠冕堂皇的由头:不是我们倭国看你不顺眼(想抢你们的地盘),是大周天子看你不顺眼,让我来讨伐你!

        对于国内贵族而言,倭国王太子得中原天子“看重”,被任命为周国大将军,谁要敢不听调遣...

        那就是对抗大周朝廷!(王太子一方的说法)

        对于倭国来说,储君得了中原王朝封赏,即表示中原王朝对储君的认可,这种认可并没有将倭王“矮化”为周国藩王,因为将来太子继位,依旧是尊贵的大王,而大将军一职,自然由新任王太子继承。

        倭国王位变动,不需要向周国朝廷报备、同意,因为倭国不是周国的属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