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自“今”,皇帝的平均寿命都不到六十岁,而平均在位时间应该也不到二十五年,所以他觉得这么定标准,还是蛮合理的:防止长寿皇帝“误国误己”。

        老皇帝年纪大了就退位,做太上皇,太子继位,做皇帝,这时,大权还在太上皇手中,而皇帝开始部分处理朝政。

        内禅之初,有三到五年的“适应期”,适应期结束,太上皇正式退休,皇帝正式接班。

        这样的制度,让年富力强的太子有盼头,安心等接班,也让老皇帝在年事已高、精力不足时,能够全身而退,且“退休”后有保障。

        父子融洽相处,权力顺利交接,岂不是两全其美?

        如此构思,让宇文温颇为动心,但仔细一想,这制度其实破绽很大,可以说是他的一厢情愿而已。

        首先有一个问题:千百年来,有多少个皇帝是正常成为太上皇的?

        很少。

        自古以来,多有太上皇,但宇文温所知能如愿善终的,也就那么寥寥几个。

        太上皇禅位,要么是主动,要么是被动,被动“退休”的太上皇,结局很凄凉,说多了都是泪。

        至于主动禅位的太上皇,倒是有几位,但基本上都是换汤不换药:挂着太上皇的名号,实际上就是掌握实权的皇帝,而所谓受禅的皇帝,其实依旧是太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