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行宫前朝的芳华殿上,此刻重臣云集,都由衷地向皇帝道喜,崇祯则笑容可掬的给予回应,心中感慨万千。

        胜利带来权力。

        对崇祯而言,这一场胜仗的意义怎样高估都不过分。

        他由刚继位之时那个十七岁的少年,经历了十七年的风风雨雨,最后离京南下,几度在生死边缘走过,对权力这两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渐渐明白了自己权力的来源,自己是怎样几乎失去了这种权力,现在又是怎样慢慢找回来的。

        帝王的权力大抵可以分为两层,一层是名义上的权力,一层是实际上的权力。

        名义上的权力,或载于典籍制度,或依托于那些数千年来形成的不言而喻的礼法和规矩,所谓天赋君权是也,只要登上了这个位置,名义上就具有了这些权力。

        实际上的权力要复杂的多,是随着人们对君主和朝廷的判断而起伏不定的。当臣民不再尊崇、信任、敬畏这个君主的时候,那些名义上的权力就会大打折扣,甚至终于沦为纸面上的权力。

        这就是所谓的政令不出京,甚至是政令不出宫。

        这两样事情,崇祯都曾经历过,所以现在当他看着殿中的群臣那种既兴奋、又恭顺,同时又带有敬畏的神色时,便更加体会到权力失而复得的不易。

        也难怪群臣会有这样的表现,实在是这场胜利的意义确实不一般,击败刘泽清的三万人,生擒刘泽清本人,这要比击败某一名闯贼大将的三万兵马,带来的震撼要大的多。

        官军在对流寇的作战中,并不缺乏胜利,即使到了后期,也仍有击败流寇数万人的例子,但是这些胜利,已经严重依赖于武将个人的意愿,想打就打,不想打就跑,万岁本人和朝廷都拿他们毫无办法,威严荡然无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