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珣用的不是普遍的养剑方式,而是另外一种,也就是明玑所说的“附灵”之术。是以“篆刻”之法,以真息在剑身刻画符纹,使真息在剑上的流向,符合剑主的习性。

        这种方法,对增进修为没什么帮助,但胜在简便易行,只要符纹画下,便能即刻使用。

        李珣用他的专长便在符箓禁纹之上,弃长用短,那是愚人才做的事。

        不过他也不敢轻率刻纹,只因为“附灵”之术,其关键在于能否激出剑的最佳性能,此时他对剑的特性尚是一知半解,若就此篆刻纹路,只会事倍功半,这是万万做不得的!

        他以手指敲击剑脊,便是用一种测剑的法门,观察剑上灵气的流动轨迹。“青玉”本应是一把不俗神兵,却因工序的问题而落了下乘,委实可惜。

        李珣用测剑法门,来回测了多遍。果然隐隐间,这剑本身的凌厉锐气,和剑上缭绕的灵气之间,有一个模糊的断层存在。

        剑气灵气两者互不统属,一剑挥出,神意不凝,威力便先打了个折扣,挥不出七成的力量来。

        以李珣的能力,自然不可能解决这个难题。幸好他也不需要解决,现在他的目的,是修炼那御剑飞行之术。

        经过三个多时辰的感应,他终于将“青玉”上的灵气波动了然于心,而天色也已全黑。

        他手掌抬起,旋又落下,在剑脊上猛拍一记,剑身出“嗡嗡”的低鸣,久久不散。趁着剑身颤动的时机,他将手指贴在剑刃之上,锋锐的剑气割破了他的食指,鲜血滴下。

        他微一曲指,让血滴在指尖打转,蓦地,“青玉”的剑芒在一次波动中,微黯了一下,李珣出血的手指于此时紧贴着剑脊正中,从剑锷上端滑出,直抵剑尖,血红色的纹路一气贯通,笔直无曲折,便仿佛是刻在剑身上一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