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原因更让尉迟小令和上官杰有些不太明白,就是在整个查案过程中,京都的老百姓似乎非常抵触,像是在隐瞒实情,这让尉迟小令和上官杰有些不解。

        六扇门老大尉迟小令和老二上官杰在京都的口碑是相当的好,为人侠义正直,乐于帮助他人,尤其是对京都的一些贫苦的老百姓非常的有怜悯心,京都的老百姓自然对尉迟小令和上官杰有着好感,以往查什么案子,京都的老百姓都是尽力尽心,只要知道,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想着方子帮助尉迟小令和上官杰,可是这一次不一样,这到底是为什么?这个谜实实在在的伤了尉迟小令一阵子的脑袋。

        不过后来,在侦查整个案件的过程中,尉迟小令和上官杰发现,被盗的这些富商和朝廷大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口碑极差,要不就是为富不仁,要不就是欺压百姓。对于这些人家被盗,京都的老百姓都在偷着乐呵。

        这让尉迟小令觉得案情有些意思,于是与上官杰制定了计划,将京都口碑极差的富商和朝廷大员排列出来,结果这么一排列,还真的发现一个规律,排名前几位的也就是最先被洗劫的几家,如此一来,尉迟小令和上官杰思路大开,顺着这条线索对排行榜上的人家进行布控,果然发现了偷盗者,但是尉迟小令并没有立即出手逮捕偷盗者,而是在暗中跟踪偷盗者,最终的结果让尉迟小令大为吃惊。

        原来偷盗者竟然将偷盗来的财宝都散发给京都贫苦的老百姓,虽然是蒙着面,但是老百姓见到偷盗者就像是见到亲人一般,甚是感恩。

        尉迟小令也是被偷盗者的行为有所感动,但是作为六扇门的老大,有理由缉捕偷盗者,虽然尉迟小令也敬佩偷盗者的行为,可是身为朝廷命官,职责所在,不能不出手,于是在偷盗者离开之后,尉迟小令一直跟随着偷盗者。

        很显然,偷盗者不久就似乎发现了有人在跟踪自己,立即施展轻功。

        尉迟小令看到偷盗者施展的轻功之后,更是感到有些惊讶,以偷盗者的轻功来看,绝对的不在自己之下,这一定是江湖上的高手,于是在尉迟小令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一个人的名字,虽然知道此人,但却一直未能谋面。

        难道是他?尉迟小令思忖道。

        尉迟小令知道这是偷盗者想利用自身的轻功甩掉自己,尉迟小令微微一笑,也是一提真气,身形飞出,施展轻功追上前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