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许一凡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就觉得许凯歌有问题,但是,他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许凯歌有问题。

        许一凡曾经试探过殷元魁,想知道他是否知道此事,然而,一番巧妙的试探之后,许一凡确定殷元魁是不知道这件事的,而这就愈发的不正常起来。

        按理说,西征军兵马的调动,作为统军大帅,应该很清楚才对,可是,许凯歌的麾下少了七千余人,殷元魁居然不知道,这正常吗?

        显然不正常。

        真正不正常的地方,还在于这七千余人在失踪之后,出现的地点居然在凉州和北宛国之间,而现如今负责镇守北宛城的就是许凯歌本人,这是巧合吗?

        燕王李刚的起兵,是意料之外的事情,而为了应对燕王可能造反,也为了西征军的后路着想,迁徙百姓是许一凡和殷元魁共同的看法,而防止燕王倒向西域,之前处于三不管地带的北宛国,就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

        当时,为了守住康城,西征军这边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许一凡昏迷,童真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唯一适合去攻打北宛城的也只有许凯歌,看似一切都正常,可是,现如今回头看看,却发现其十分的不正常。

        许凯歌作战勇猛,也擅长谋略,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他能够以极小的代价拿下北宛城,这并没有什么意外的,可是,他真够跟康德的军队,连续激战那么久,看似是许凯歌的谋略过人,然而,仔细去想想,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同寻常。

        要知道,北宛城并不像康城那么坚固,拿下这个城池很容易,可是,想要守住它却很难,如果是别人来攻打北宛城,许凯歌守住了北宛城,这不足为奇,可带兵的偏偏是康德,作为一个沙场老将,面对一个易攻难守的北宛城,却始终久攻不下,这就很不对劲了。

        当然了,可能是许凯歌的谋略真的很厉害,也可能是负责镇守的西征军,士气很高,各个悍不畏死,才能固守住了北宛城,也有可能是西域那边还没有跟燕王谈好,不着急攻下北宛城,可能性很多,还是不能证明许凯歌有问题。

        无法证明,不代表许一凡不怀疑,没有戒备之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