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里面还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英国的农业雇工需要自己用工资买饭,英国的面包价格大约是1.5便士一斤,相当于3两银子?斤面包;而在大顺,3两银子能买360斤大米。

        因为美洲白银的开发,使得欧洲经历了价格革命,整体物价大约是大顺的2倍到3倍之间——一中世纪夸特小麦,8蒲式耳,大约400斤,售价是50先令,8两白银;而大顺的小麦价格,以白银计算,恰好是英国的三分之一。

        实际上很快英国的粮价就会暴涨,暴涨到一中世纪夸特小麦最高到120先令,也就是18两银子的程度。这也就是英国后来谷物法定在一夸特4英镑不准进口、防止降价的根源,利益相关,因为工商业的势力顶不过贵族地主。这个夸特是中世纪的400斤大夸特,不是后世那种25斤的小夸特。

        只是,不能说【英国的100两,不如大顺的20两】。

        平均家庭年收入100两白银的、真正的、不是被刘钰春秋笔法挑选出来的农业雇工的生活水平,或许真未必如年收入20两白银的中等农民家庭。

        《红楼梦》里有一段,刘姥姥说【五分一斤,十斤五钱……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的了】

        也就基本上这样的庄户人了,毕竟农业雇工没有土地,吃喝用度都得自己买。

        但虽然生活水平,100两的英国雇工和大顺中农差不多,可实际上对工商业来说差距就大了。

        雇工要买吃的、买衣服、买鞋、买这买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