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皇帝真正愁的,是不知道该怎么回复刘钰的第六封奏疏。

        枢密院成立之后,参谋有战略参谋、战术参谋,刘钰的奏疏在皇帝看来还是战略参谋的路子,细节问题谈的不多,主要是说朝廷变法的大略。

        之前的连续五封关于盐政改革的奏疏,皇帝对刘钰的批复都是赞许:或曰卿有大略、或曰茅塞顿开。

        包括川盐入两湖、苏北改农区等等,都没什么问题。

        但第六封,就让皇帝有些摸不准是该支持还是该反对了。

        粗略上看,刘钰的第六封奏疏,还是关于发展工商业的。

        里面提出了一个借鉴,说英国玻璃制造业和羊毛纺织业的发展,带动了采煤业,而采煤业的发展才使得有了大顺引进的海军船坞的笨重蒸汽机云云。

        大体意思就是要围绕着四川的煮盐业,带动起来四川的工商业,尤其是采煤等重工业。

        这个思路没什么问题。

        煤,但凡在北京城当皇帝的,都知道其重要性。

        不管是蒙元、大明,还是大顺,当皇帝要是不知道煤有多重要,那这皇帝也就快当到头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