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帝自崇祯一百六十九年起就于广州承天府兴复大明,为何未见朝鲜国遣使?

        就算相距万里路途遥远,那么复兴元年大明收复南京应天府后,为何也未有朝鲜使者到?

        及至复兴二年大明收复北京顺天府驱逐鞑虏,伪清宣统帝束手之后仍然未有?

        直到复兴三年,才派区区左参赞前来恭贺?”

        地上跪着的李祘真是有口难辩啊!为什么朝鲜反应这么迟缓?完全是因为党争啊!

        李氏朝鲜这个王朝自建立之日起,两班士族垄断国家利益的现象就一直存在,因为建立朝鲜国的李成桂,就是在大贵族两班的支持下,才得以打垮王氏高丽而当上大王的。

        所以自李氏朝鲜建立起,这个国家就处于两班掌控下,国王也要通过两班才得以施行权力,而且从李氏朝鲜的燕山君起,李朝国王的权力就遭到了极大的削弱。

        在历史上燕山君不但被丑化成了李氏朝鲜的第一大暴君,死后连庙号、谥号和陵名都没有,这也是李氏朝鲜的君主最后一次,也是最无脑的一次企图打破两班对国家的掌控。

        自此以后,李朝的国王,虽然比日本天皇这个橡皮图章好了不少,但也无力与日渐庞大的两班对抗,只能拉一派打一派维持王位。

        连汉城的禁宫景福宫,在万历朝鲜战争中被烧毁后都没钱修补,到现在为止已经整整两百年了,李朝国王之窘迫,可见一斑。

        而拉一派打一派,用反复左右横跳的办法来维持权力,必然就会导致党争,而且是剧烈的党争,李氏朝鲜这个小朝廷,完全可以用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来形容。

        至于现在的李祘,后世对这位正宗大王的评价到还不错,他也确实算得上是朝鲜中后期难得有点手腕的君主了,不过嘛,他仍然摆脱不了两班对国家的控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