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大明其实对高产粮食并没有那么急切,何况那些作物找过来也不是成品的,南橘北枳的教训也是要考虑的,后世的番薯玉米应该是经过数代改良选种后的成品。
百姓们尤其是北方百姓,目前最大的问题是难以过冬,棉花经过这几年老朱的强制推广,产量高了不少,可运到北方后的价钱也不低,贫苦百姓依旧还是有穿不起棉衣的。
豪门大户才用得起的煤炭木炭就更不用多说了,所以朱标一直要求工部要制造出成本低廉的低价煤,不得不说工部还是有能人的。
刚开始研究了几个月就有了成果,只是价格还是偏贵,只是相对来说便宜了,贫苦百姓或许能买上一些,但也只会在寒冬腊月熬不住的时候烧一些,该受冻的依旧受冻。
所以研究就一直还在继续,如今两年过去了,他在从陕甘回京路上才接到消息,说是成功了,研制出了制造成本仅十文钱的煤炭。
朱标一算如果大批量制造的话,成本还能再下降一些,毕竟如今的年代,使用劳动力的成本极低,有的人想找个差事干还找不到呢。
一路直达工部,朱标步履匆匆倒也没有人不识趣的上前拜见攀谈,都是避让在旁躬身行礼,朱标微微点头也就过去了。
工部尚书领人在工部府衙大门前迎候,说了几句后就一起踏入一个工坊,里面烟尘缭绕地上也都是碎煤渣子,工部尚书在朱标身侧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这里面着实有些杂乱,殿下不妨暂且等候片刻,臣命人打扫一下。”
朱标目光四处巡视随口说道:“不妨事,不过研制煤炭可需要注意通风,时刻小心为上,否则中了煤毒昏过去可是要出人命的。”
工部尚书立刻点头道:“殿下放心,臣等都注意着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