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沉默片刻:“标儿,你说咱要不现在就拿下胡惟庸?”

        “原先咱想的是淮西这帮人势大且不安分的太多,你将来继位后于公于私都不好处理,难免受其掣肘,索性由咱都给你解决了。”

        “可如今看来,咱儿子出息,倒不需咱杀太多老弟兄了。”

        太多,可见其意并非不杀,而是准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由原本株连无限的大案,转为针对某些已经越了线的勋臣。

        朱标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轻声反问了一句:“父皇,那丞相之职,废是不废?”

        其实从始至终朱标都不是太希望丞相被废除,废丞相有好处,但也有弊处,至于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其实归根结底还是看当时的帝王如何。

        自己父皇对儿孙有莫名的自信,但朱标没有,正因为经历过,才更清楚一个人出身尊贵,手握权柄是何等的快意,真正的聪明人都不会选择当个一个所谓的明君。

        明君是又苦又累又无身后名,真真正正的孤家寡人,何苦来哉啊。

        胡惟庸代表的不仅是淮西一系的勋贵,还有朝中上上下下的官吏们,丞相代表的就是臣,这朝廷其实从来都只是有君臣之分。

        臣权即是相权,君相之争就是一个一直无法消除的矛盾,两方一直处于此消彼长的态势,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

        若是寻常君王也就受下来了,毕竟自古以来便是如此,皇权天然还是要强过相权的,与冒天下之大不韪彻底废掉丞相相比,还是用权术压制某个丞相更为简单。

        但老朱是什么脾性,从始至终都是想一口气彻底解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