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距离官道不远,修建了一座凉亭。

        凉亭前方有一块碑石,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篆刻的字迹早已斑驳。

        王由桢站在半人高的石碑前,依稀能够看到《黄忠宣赋》几个楷书。

        这个人倒是知道,并不是三国里的那位五虎上将,而是昌邑本地最大的名人。

        本名黄福,曾经在成祖年间官至六部尚书。

        王由桢带着几名弟弟走进凉亭里歇脚,吹着凉爽的海风,看向了不远处的纺纱作坊。

        纺纱作坊占地不小,大致相当于小半个村子了。

        外围是一圈土墙,土墙很高,一般乡民看不清里面。

        好在王由桢个头比较高,借助地基较高的凉亭,可以清楚的看见纺纱作坊里面的情况。

        作坊里简易的搭建了茅草棚子,许多衣服破烂的纺妇正在纺纱线,周围有不少家丁拿着棍棒巡逻。

        王由桢大致估算了一遍,孙包户的纺纱机在二百架左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