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所谓的“半穿甲战斗部”,它并不是二战时代的通常弹,“半穿甲”也不是穿甲能力减半的意思。

        实际上它应该是“一小半穿甲战斗部加上一大半高爆战斗部组成的复合穿甲高爆战斗部”,简称“半穿甲高爆战斗部”。

        弹头前部是坚硬的带尖的弹头,有一定的穿甲能力,而后半部分就是个铁皮炸弹,战斗部总体的装药比例超过30%甚至50%。

        前半部分砸穿目标船体,后半部分跟着进入船体内部爆炸,从而造成大量的伤害。

        这种战斗部对无装甲、低装甲军舰,杀伤力远高于二战时代的战列舰炮击,因为它装药都是上百公斤起步的,而最大的舰炮的高爆弹装药也只有六七十公斤而已。

        小重庆的本体是八十年代初服役的型号,携带的导弹也是后期型号的“海鹰-1甲”。

        海鹰-1甲导弹用的就是这种“半穿甲战斗部”,重量513公斤,装药量约为240公斤。

        随着相关技术不断的发展,后来又出现了新型的“半穿甲聚能战斗部”。

        这种战斗部后半截爆炸的同时,会往周围发射很多条融化的金属射流,相当于一打反坦克导弹向周围“天女散花”。

        单纯的一个聚能反坦克战斗部,对于军舰的杀伤力当然有限,在船体上烧个眼儿甚至不能破坏一个舱室。

        但是这种反舰导弹的战斗部,它是首先击穿装甲,进入舰体然后高爆部分爆炸,最后聚能部分朝着周围喷射金属射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