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们现在同欧美的主要差距,却和大和当时跟欧美的差距类似。

        我们与欧美差距最为明显的地方,也是动力系统这些高度依赖积累的门类上。

        美系从二战时代开始,就依托其强大的工业基础,一直走的是力大砖飞,大力出奇迹的路线。

        小鹰级的蒸汽温度提升到了510度,蒸汽压力提升到了84公斤每平方厘米,达到了岛风的两倍。

        美系追求这么极端参数的目的,是要用动力锅炉的蒸汽,直接为蒸汽弹射器提供动力,而不再额外烧专门的锅炉。

        实现了这个目标之后,相应的参数就再也没有提升过,就像尼米兹和福特航行用的蒸汽轮机,都始终保持在小鹰水平一样。

        因为这已经够用了,用脸六十年都不用再升级……

        很多工业技术指标,都是在冷战时代达到巅峰之后,就很多年都没有继续升级过。

        中系、苏系在锅炉系统上的技术路线,近似于二战时代的法系。

        由于技术积累与美英有明显差距,只能通过其他方向的优化设计,以更低的温度,实现美系同样的效果。

        这样得到的产品,单纯的看基础参数的话,会明显比美系的低一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