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貌即岩溶地貌,地表的喀斯特形态中,时常会形成四周被低山、丘陵、峰林锁保卫的封闭洼地,所以华国天文台台长南济仁先生在预立项时就提出,华国天眼,最适合放在贵省。

        射电天文望远镜要尽量选择凹形口径较大的洼地,远离都市、远离无线电干扰的地方,又要尽量在高海拔地区,所以最开始的选择就不算多。预立项小组把云贵川地区的喀斯特地貌跑了个遍,筛选过后只剩下三个入围名单,两个在贵省,一个在川省。但川省那个靠近藏区,虽然人口密度低,附近几乎没什么人类活动,别说城市,村落都没几个,但海拔太高、群山延绵,还分布着不少冻土,施工难度较大,所以分数最低。

        贵省则不一样,贵省的喀斯特地貌大多有着很发达的地下溶洞,便于雨水下渗流动,人口密度虽然比川省那个要高点,但两个选项的附近居住人口都不多,对天眼的磁场带来的干扰比较小,选了地址之后在附近建一个无线电静默区、禁止附近建设有干扰的设施设备,把附近的村民往外迁居,就能保障天眼的建成和运行。

        董宴清跟着跑了三个地方,心中早就有了想法,在讨论时立即就提出选2号地点,并且给出了非常充分的理由:“这里最大,最凹,能建个直径四五百米的。”

        ...其实大家意见也差不多,只是理由没那么简单粗暴。

        不过流程还是要走,大家按照顺序给三个选址打分,总分最高的果然是2号,位于贵省一个叫大窝凼的天然洼地。

        选址定了之后,还没那么快到真正动手的步骤,这个团队将开始至少持续一年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等到相关部门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了,才能申请资金、进行设计。因项目涉及资金大,这个过程也会比较长。

        这些步骤算下来,从现在开始到正式开工建设,差不多还得再过四五年。

        但,前面十年等得起,这四五年,华国天文人也等得起。

        董宴清长舒一口气,这才回了一趟石城老家。

        林樾的记忆并没有什么差错,她爸妈确实是医生和老师,大约职业关系,从小董宴清和他们的相处时间并不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