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华国天眼要怎么建设,不能完全参照阿雷西博,更何况阿雷西博的具体资料也不是什么公开的东西,就算董晏清和其他几个国外回来的射电天文学家去过阿雷西博、参与过一些项目的研究,但也不是什么都能接触到的。所以和其他很多行业一样,即使国外早就有发展,回国后,科学家们也不得不从零开始。

        阿雷西博直径大约300米,除此之外还有一个150米的接收器,光这个接收器平台就有900吨重,所以工程师们设计了18根钢缆和三座高塔去悬吊。

        华国天眼的“锅”要比阿雷西博更大,毕竟地理环境适合,就尽可能做大一点,这样能更好地接收到来自宇宙的信号。此外他们还要尽量压缩成本,华国虽然近些年发展很好,可是没有浪费的习惯,能节省肯定要节省的。

        方案做到今天最大的问题就是排水——这么大个锅子,一旦下雨可不得盛一锅水?虽然喀斯特地貌以可溶性岩石为主,地下有大量的地下河和溶洞,所以地表存不住水,是方便了排水的,但要是雨水落到天眼里面该怎么办呢?

        团队人才济济,不仅汇聚了目前国内在天文学上的人才储备,也包括了很多工程学人才,有人提出把天眼的“大锅”部分拆解成许多块的单元,这些单元不要做实心,也不要实实在在地连接起来,而是留出缝隙,好让雨水顺利排出。这样也能减轻重量,透风透光。

        另外阿雷西博是固定的望远镜,不能转动,只能通过改变天线馈源的位置,扫描天空中的一个带状区域,可观测角度仅仅为40度(注:这段文字来源于相关资料),但毕竟快五十年过去了,大家肯定希望华国天眼在阿雷西博基础上更进一步,不仅是大小和性能,功能上也要想办法做到提升,于是董晏清提出是否可以把那些为了排水设计的单元做成一个个小的主动反射单元,让它的每一个反射单元都可以进行对焦,以此来提升扫描范围和灵敏度。

        想法是有的,而且很多,但具体怎么实施、以什么材质为主、设计成什么样子、甚至更具体一些,为了延长寿命,要设计更合理的钢索结构,钢索结构设计好之后,怎样切割才能够减少反射单元设计及安装的难度,并且解决后续钢铁因温度而产生的变形问题,等等这些都还需要团队开会商讨。

        每天董晏清都在忙这些事。虽然团队里有很多专家学者,但她年纪小、精力足、脑子也灵活,很多问题那些长辈们都会想到她。

        再加上还有教学任务,她还要筛选,一些有天赋,并且肯努力的学生,所以几乎没有空闲的日子,偶尔和林樾聊一聊,也聊得不多。好在林樾也知道她忙,不会太打扰她。

        董晏清紧赶慢赶,连中秋节都没过,把自己提出的独立反射单元的事做了个具体的方案在十一假期之前提交了上去,总算为自己赢得了五天的休息。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