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核弹,恐慌。

        地铁,老人,手机。

        事情发生时,无辜的女人死死地爬在了男人的床底下,房间与她的心房一起剧烈颤抖着,惊恐与绝望并存。三分钟前,一切都还是好好的。

        生活即是当下,人们渴望着安逸稳定的日子,也渴望着小葱拌豆腐式的刺激。

        无所事事的人的内心是空虚的,他们往往伴随着深夜的社交行为,展开一系列紧张刺激的旅程。以此来安抚这寂寞难耐的空虚。

        些许的人能够直视这个心里活动背后所隐藏的更深次的东西。那是精神最高层面的空洞所带来的萎靡感,是各式信徒所形而上的追求。笼统的说,是信仰。

        古代文明落后的时期,在伴随着旧王朝宵禁的命令下,他们能够在寂寥的夜,对着幻想出来的神明进行最纯粹的祷告。祈祷一切良性的发生,祈求不良的结束与未遂。

        诉求越多,神明就越发的具象化。具象化的神明有很多,物种.形态.职责各不相同,有掌握生死的,有掌握财运的,有被敬仰的军神,也有代表鬼神的。

        人类对他们的祈祷的行为与初衷是一致的,可随着文明的发展与攀爬,人认识世界的眼界的拓宽,管理者让这些纯粹的行为变得不再纯粹。随着实用主义的盛行,一切都变得功利起来。向神明祈祷时越来越有指向性,越来越实用。

        同时,人类科技的爬升,开始越发对神学的轻蔑,对“神”的嗤之以鼻。这份信仰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越发的唯心,我思即是真理。在知识的累积中,卑微的人类越发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企图寻找一个新的支点来论证自己可以翘起一切-人类最强。信仰之人中,不少人在历史中为之奋斗与奉献,只是在现代中这样发展了两条比较奇怪的分支。一个是“意大利面神教”,这种奇奇怪怪的教派产生,所内涵着是对现实教派的反讽。另一种却更为激烈,

        “你指尖上跃动的瞬间,是我此生不变的信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