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所言极是。”荀攸言道“衣带诏既出窦太皇,当与我主无关。然,究竟只为自保,还是别有所图。此时,尚无定论。”

        刘备轻轻颔首“孤,亦如此想。”

        见田丰、沮授,沉思不语。刘备遂问道“元皓、公予,可有高见。”

        田丰闻声奏报“回禀主公。臣,总觉衣带诏,颇多蹊跷,自相矛盾。”

        “何以见得。”刘备又问。

        “所谓‘无利不起早’。窦太皇若不为自保,授董卓等人衣带密诏,为除何董二戚。无论成与不成,于太皇何益。”田丰娓娓道来“窦太皇素有远见。先帝初,窦大将军辅政。窦太皇虽初垂帘,却力排众议,命段太尉扫平羌乱。今,朝政日非,朝不保夕。若一而再,再而三,大兴刀兵,屠戮洛阳。社稷难存,国祚不继矣。窦太皇焉能不知,其中利害。一言蔽之,于朝不利,于己不利。既如此,为何一意孤行。”

        田丰言下之意。窦太皇如此行事,没有道理。即便一战功成,何董二戚被灭,利益点又在哪里。

        沮授索性挑明“若奉窦太皇衣带诏,诛何董二戚。事成之后,谁人得利。”

        刘备心中一动“今日,窦太皇亲承,曾与董太皇歃血为盟,共扶王美人贵子。先前鞠城兵乱,窦太皇欲携皇长子远赴漠北。令贵子登基。如此想来。若何董二戚被诛,陛下因故被废。勃海王(王美人贵子)能继大位否。”

        “回禀主公。如此,太后焉能善罢甘休。或由太后麟子继位,亦未可知。”贾诩言道。

        “贵子、麟子,二选其一。五五之数,两可之间。”刘备言道“既无必胜之把握,焉能一意孤行。”蓟王言下之意,谋略祭出,必为达成所愿。若目标并不明确,战果亦不清晰。煞费苦心,设谋何用?

        即便衣带诏完美发动,一举铲除何董二戚及其党羽,亦不足以确保贵子登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