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遇意识到脑海里的念头不对,甩了甩脑袋,把杂念甩出去。

        因于此,他心中也对戚兰颇为佩服,戚兰二十出头就能在乡试中榜上有名,可不仅仅是运气而已。

        秦遇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学习,因为廪生包吃住,免学费,所以他平时生活并没有多少花费。

        但是很快他就知道他想岔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多了,来来往往,结伴同游,银子像流水般花出去。

        他怎么知道?

        当然是苏秀才说给他听的。而且从苏秀才的只言片语中,秦遇还发现,苏秀才好像被人当成了冤大头。

        你说结伴出游,要么aa,要么你请一回,我请一回,大家有来有往才对吧。但是苏秀才请个七八回,别人才请一回。

        这就算了,平时交谈还暗戳戳排挤苏秀才。偏偏苏秀才无所察觉,乐呵呵的跟人称兄道弟。

        而且,也不知是不是有了苏秀才这么一个前车之鉴,有些人也把注意打到同样年龄小的他身上。大部分都是在府学念了两三年的老油条。

        这是人家的地盘,秦遇不敢明着反驳,就做出一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样子。

        每次人家找他,他都推说要念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