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场考试 第二场考试很快来了,考的是策论和诗赋,二者占比 (2 / 8)

        那道策论题的题目为“申商助国否”。

        这里就要了解【申商】指的是谁,所谓【申商】,说的是两个人,即:申不害和商鞅。

        这二人都是法家里响当当的人物。

        而提到商鞅,又会下意识想到商鞅变法。商鞅变化推动了秦朝的进步,但其严酷之烈同样闻名。这与儒家思想,并不相合。

        根据之前的出题内容来看,考官们明显是儒家的簇拥,不说排斥法家,想来也是无感。

        但为何又要出这么一道题。秦遇算了算,发现这道题还是一道大题。

        他又琢磨了一下题目,秦遇猜测,不管这句话本来意思如何,但考官们的意思,应该是让他们对严苛之法进行驳斥。

        说句不好听的,屁股决定脑袋。

        为官者少有清白,一旦事发,肯定希望自己能被宽大处理。这显然与申商之意相悖。

        秦遇心里有了思绪,开始组织语言,而这个时候,天色也晚了,他只能停笔。

        一天策论答下来,秦遇感觉自己都快虚脱了,不止身体累,心更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