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锦州赞同一半:“遇……那位大人教导的好。”
赵锦堂揶揄的扫了弟弟一眼,不过对弟弟说的话,还是深以为然。
好学生才有,名师难求。
考虑到之后的考试,赵锦堂让弟弟快休息了,他轻手轻脚去了外间。
虽说赵家这些年生意做的不错,赚了些钱,但是会试期间的京城物价真吓人。也就是花在他弟弟身上了,不然赵锦堂要心疼坏了。
赵家兄弟俩的感情在老家是出了名的好,其实像两兄弟这样的搭配不少。哥哥继承家业从商,弟弟努力念书。
兄弟俩都有事做,感情不维系就会淡了。或者弟弟念书考取功名了,便看不起“铜臭味”的哥哥。
赵锦州两三岁时,就显现了超越同龄人的聪慧,家里人都宠他,把科举的希望都寄托在赵锦州身上。也亏的赵锦堂心大,不计较,照旧疼幼弟。
赵锦州知道自己聪明,大约聪明孩子都是有些傲气的,小时候更加不会掩饰,对笨笨的,又懒散的大哥,颇为不屑。赵锦州心里更偏向温和、刻苦、还聪明的秦遇。
直到那次他们一起去殊安寺游玩,大哥抱着年幼的他从山脚下踩着石阶走上山,累的气喘吁吁。
赵锦堂不过是玩笑般说了句“他太重了”,赵锦州就反唇相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