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里心睁着大眼睛四处寻找着那个想象中的大人物。

        “不要只盯着武君,而错过这样的百家盛会。”樗里寻拍了拍儿子的脑袋,让他专心听百家士子们的辩论。

        这是百家士子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丝毫不亚于当年的稷下学宫,谁也不知道有多少大才会隐藏其中,在辩论中展露头角,初现峥嵘。

        樗里心这才专心的听着百家士子们的辩论,才发现很多东西,自己的理解或者说夫子们教导的,也远远不如这些士子,甚至同样的东西,这些士子们却有着不一样的理解。

        樗里寻也是第一次以旁观者,学习者的身份来观察百家士子,不得不说,敢上辩论台的士子们,没有一个是简单角色。

        以往的他们作为评审,只会关注士子们是否能寻到破解之法,而忽略士子本身的才学和学识。

        “既然考官和士子之间,很容易产生师徒关系而结为朋党,为何朝廷不设立一个专门机构,专门出题,卷发各郡县,统一将考卷上呈这个机构负责审阅?”樗里心听着辩论台上的争论,然后歪着脑袋问道。

        如果没了考官和阅卷官,那就不会再产生座师关系了啊,也就能避免考生去针对考官性格作答了。

        樗里寻惊讶的看着自己的儿子,突然想到了一个专门的机构——招生考试院!

        后世各省份都有专门的招生考试院,负责统一的大小考试,出题者也是从各地抽调精英老师或是职能部门官员,而批卷者也是从各地抽调,谁也不知道谁是谁。

        因为他们只负责批卷,而不负责放榜,因此也不会知道自己的心喜的那一份卷子是哪一位士子作答的,而且也很难会在官场上结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