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一群大佬开始针对招生考试院的设立和铺开做了详细的规划和确定。

        樗里心却成了摆设,看着一群大佬的开口,将方方面面都讨论的仔细,才明白,大佬为什么是大佬,很多他从未想过,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些大佬们都能预见,并做出了针对之法。

        “为防止士子们出现精与科考,读死书,书读死,老夫以为,可以让所有参与科考的士子,在科考前三年,必须游学大秦各郡县。

        由各郡县提供证明文书,并在三年中,至少有地方谏言奏疏三封,评级得到中上者,在科考开启前到达游学所在郡城,由郡府派出大军护送考生到达咸阳或金陵参与科考。”

        伏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也是将先秦士子的游学之风变为强制实行。

        “法治最终都会变成人治,伏生所谏言,可曾想过,这样一来,各地贵族天然上就有优势,完全可以请族人代答。”李斯沉默着说道。

        伏生的想法很好,可是也低估了贵族的手段,一开始可能没人敢在其中做文章,然而,人是有私心的,游学之举一旦开启,贵族自己先天上就有优势,会有族中长辈为他们谋划,随时可以拿出上上之选的谏言奏疏,而寒门士子就没有这个能力和人脉了。

        伏胜皱眉,这是个问题,若是真如此,贵族将会完全把控住上上之选的答卷,为子嗣造势,而这些贵族子弟也不会真正的去游学,而是在家中专心攻读,准备科考。

        “为什么不能规定贵族子弟,不得在亲属所在郡县参与科考游学,必须由所游学之地的三老监督?”樗里心开口说道。

        游学是有益的,最少也能让士子学以致用,因为害怕而废止是不可行的。

        何为三老,都是当地选出的最有公信力的三老,加上大秦律的举荐连带责任,若是是他们签订的证明,将来这个士子成功通过科举为官,却是个只会死读书的废人,那他们也是要受连带责任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