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知道这小子没按什么好心!”李牧看着一群跟他一样,意犹未尽的兵家士子们。

        “兵家四派,四势。”蒙恬叹了口气,这些东西他们其实也都有所认知,只是像樗里寻这样总结出来却是没有人去做。

        “人比人得弃,货比货得扔!”蒙恬心底无奈,自己准备的兵书手札,相比起樗里寻弄出来的《武经纲要》,在格局上就差了一大截。

        一个是囊括了古往今来兵家的所有兵法兵书之集大成者,一个却只是一家之言,对比之下,高下立判。

        “干活吧,这是那小子故意的!”李牧看向了咸阳学宫一众先生和士子,再看向国尉府的一应官员,这只是一个粗略的纲要,需要他们进行补充完善,甚至数代人不断地往里编入新的东西。

        就如同樗里寻在书中说的,此书已经超越了书的范畴,变为一经,将来也会成为兵家的最高典籍,所有兵家都无法避开的存在,仅凭此书,樗里寻就必然会位列武庙。

        “喏!”蒙恬和一众兵家学者也纷纷点头,这是兵家的第一部能位列于经的存在。

        一旦成书,兵家在百家的地位也将大幅度提升,不再是那种闲散无组织状态,甚至咸阳学宫的兵家学宫将来也会成为类似于道家太乙山、儒家孔庙一样的兵家圣地,兵者的摇篮。

        “文官们在编写《秦蓝策》,身为武将,我等怎能弱于人!”李牧总结着。

        太平盛世即将到来,他们武将的地位迟早会下降,哪怕大秦很重视武将的培养。

        可是大势所趋,武将失去了战场,也就失去了生长的摇篮,在朝堂中的地位下降已经是必然的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