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崇祯到底比太祖心软,虽然也准备施行此法,但是却不再是判死刑之后,等有人接替吏员之后就杀掉之前那个犯罪的吏员,而是给了他们将功补过,戴罪立功的机会。

        权责重,犯轻罪者,后续办事中不再犯法,表现良好的,以无罪论处;

        权责重,犯重罪者,后续办事中不再犯法,表现良好,则减轻处罚。若有立功表现,则可以酌情再减,最高减至无罪;

        权责轻的犯罪吏员,若有立功,则同样可以酌情减少处罚,立大功则可死刑减至无罪。

        “来人,将识字的新军将士派一百名来此!”

        定下规则之后,事情当然不是立马就解决了。

        六千多人,数万份相关情报,崇祯要是一个人进行分类,光把权责轻重,犯罪轻重分清楚都不知道要花多久。

        正好他也准备将吏员中的一部分空缺,交由新军将士填补,那就正好将识字的将士叫来一些,辅助他整理档案。

        崇祯只负责定下标准,然后将士们则根据崇祯的要求,将每个吏员的档案先按照权责轻重分置在不同位置。

        而涉及吏员的罪责,则叠加在人员档案上,一旦数量超过红线,便转移至下方,并以朱墨做上记号。

        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仍然不断有新发现的情报传来,但是一百个将士参与其中,百倍的效率之下,京城吏员的事务仍然只花了小半天的时间便迅速整理完成。

        一个个吏员该如何处置,都被分门别类放好,可谓有理有据,清楚明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