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也先改年号为“天元”开始,就已经处心积虑想着从汗统上,确认自己继承汗位的合法X。

        阿噶巴尔济弑君脱脱不花,为也先扫除了称汗道路上最後一道障碍,并且避免背上弑君之罪的名声。还没等蒙古诸部会盟召开,也先就向大明呈交了国书,宣布自己顺承天命继位新汗。

        国书称:“往者元朝受天命成为夷夏之主,今我已得其位,拥有国土和人民,并得传国玉玺,敬请遣使修好。”

        面对这封突然到来的国书,大明方面震惊是可想而知的,毕竟中原王朝号称礼仪之邦,事事讲究一个礼法传承。结果莫名其妙蒙古大汗脱脱不花人没了,连汗位都传承给了非h金家族血脉成员,完全出乎朝廷的意料。

        现在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摆在大明面前,那就是既然脱脱不花已经亡故,要不要承认也先“大元天圣可汗”的法统。还是说秉持着礼法帝统,痛斥对方谋逆篡位,窃国大盗!

        历史上面对太师也先的称汗,在瓦剌部强大的军事实力面前,大明朝廷选择了妥协修好。双方於景泰四年十二月十九日达成协约,遵从蒙古之习俗,简称也先为“瓦剌可汗”,承认了对方的大汗身份。

        可现在历史已经彻底改变,大明被没有在土木堡之後打断脊梁骨,甚至辽东方向还打出胜仗一扫颓势。

        承认也先的汗位,双方可能会赢来短暂的和平,但更有可能是对方磨刀霍霍,没有後顾之忧的扫平蒙古统一障碍,最终把目标放在南下大明上面。

        不承认也先的汗位,就意味着双方彻底决裂,九边长达上千公里的防线将迎来蒙古人的全面犯边。此时内部不稳的大明,又是否做好的应对的准备,或者说再次与瓦剌进行决战的实力?

        事关重大无人可以单独做出决断,这就是为什麽首辅陈循召开内阁议事,期望众人能商讨出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

        听完陈循关於瓦剌国书的描述後,文渊阁内重阁臣纷纷陷入沉思,他们很快就意识到问题关键点,心中权衡着利弊。毕竟能做到这个位置的,你可以质疑他们对人品,绝对不可能质疑他们的智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