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三年五月十三日,当初闹到沸沸扬扬废后诏书,以及《宗藩弊论》等等,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喧嚣终究慢慢归於了平静。

        唯一不同的便是,沈忆宸凭藉着开疆拓土之功,以及敢於向宗室“cH0U刀”的惊人举动,赢得了青年才俊的一片赞赏。毕竟对於大多数人而言,崇拜强者可以说是一种本能,沈忆宸用不到十年的时间,站上了朝堂一方大佬的位置,年轻士子谁不想效仿之?

        整个年轻文人群T里面颂声载道後,顺带还影响到了言官清流群T,虽然依旧有一些Si板守旧的官员,认为沈忆宸背负着弑君的恶行,以及充斥着武人当国的风险。

        但更多言官清流还是能理X看待,弑君这件事不是沈忆宸能决定的,归根到底皇帝想要以绝後患,臣不得不从罢了。

        不过相对於官场上的名声,沈忆宸更加欣喜於“沈学”在京师乃至於大明的传播。何闻道在大兴隆寺讲学过後,彻底把此地当做了自己讲学的主场,开始频繁的联合彭时、岳正等同门,每月逢三、五、七单数日,就举办一场沈学辩论。

        商讨该如何抛弃空谈义理,用更为实际的方式承担起家国天下众人。并且何闻道讲学的对象,不仅局限於士大夫阶层,哪怕贩夫走卒只要有兴趣,依旧可以登台发表自己的想法。

        何闻道针对此举,还把沈忆宸当年在西湖雅集上说过的一句话,立为大兴隆寺讲学的宗旨。

        那便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沈忆宸听闻到这些消息,本打算亲自前往大兴隆寺讲学,奈何《宗藩条例》的编纂工作太繁重。并且满朝文武中,除了商辂等寥寥数人,几乎没谁敢过来搭把手,只能由一人独自完成。

        另外从皇帝跟户部那里讨得了四十多万两军功银後,沈忆宸还特地前往了一趟京郊大营,把这些银两分发给福建以及山东卫的将士们。

        这样做的好处除了明面上的收买人心,还可以让京营的其他官兵们看到,跟着我沈忆宸南征北战不会亏待分毫,该得到的银子哪怕得罪皇帝跟宗藩都会拿到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