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大方或是对了眼缘亦或是想打探其它消息的主,给个百十文的赏钱,那也不足为奇。
毕竟在这个年头里,能掌握足够多的消息,那么毋庸置疑,这不光是一种实力象征,也是变相的财富密码。
而繁华富庶的汴京城,每一日南来北往的英才与豪客们,更是多到数不胜数。
是以,像刘二这种眼力劲不差,还会来事,且知晓许多秘辛的宋朝版街溜子,在这汴京城内,可属实不少。
至于他们这些人的消息来源嘛,那绝对称得上是猫有猫道,狗有狗道。
最为重要的是,因为小报的存在,赵氏皇帝呆的宫城里面,美则美矣,却也基本藏不住什么秘密。
邸报,也就是官方报纸,自古便有之。上面刊载着皇帝起居言行,官员奏章,军事外交,朝廷公布的重大决策,官员的升迁罢黜等有关朝廷动态的政务消息。
但是呢,这种完全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官方报纸,里面的内容受到了严格控制,文章基本都是千篇一律,毫无趣味可言…至少在平民眼中毫无趣味可言。
再就是,当今大宋朝有州两百多个,任何一份下达传至地方各州的邸报,都需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
因此,朝廷设置了专门负责整理抄发官方公报的邸吏,以及邸吏的办事机构,进奏院。
这人一多,其中定有那么几个心眼活泛的人儿。
对于这些居京城是愈发大不易的底层小吏而言,他们为了换得买酒的闲钱,常常会利用自身的便利条件,在抄发官方消息之前,把自已耳闻目睹的宫廷政事以及不被刊载于邸报上面的风流趣事,抢先用小纸书写,飞报远近,高价售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