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开炉,赵长星炼化了大约十公斤的一块矿石,产出较高纯度的锌三公斤,还不如一块砖头大。

        第二次开炉,产出了2.6公斤矿产,也就b拳头大一点。

        而这,就已经耗费了整整一天的时间,让赵长星累的满头大汗。

        足足忙碌了五天,赵长星才将链钢所需的各种辅助材料都准备好。终於可以开始链钢了,赵长星控制着自己的激动心情,将一堆粉碎之後,大约有一水桶大小的h铁矿放到了电炉之中,一番忙碌,产出了大约20公斤特种钢钢粉。

        是的,产出的是钢粉而不是钢板。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赵长星此刻没有丝毫的金属加工和铸造能力。他不可能做到依照自己的想法,令钢材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变成各种各样的零件。

        唯一的办法是通过3D打印来将其“打印”出来。而这,就只能先将钢材变成钢粉了。

        将这第一次开采到的15吨铁矿石完全炼化成符合需求的5吨钢粉,耗费了赵长星大约两个月的时间。这还是後面C作的熟了,速度大大加快的缘故。

        之後是第二次开采,第三次开采,一直忙碌了差不多足足一年时间,才将建造第一座高炉所需的所有金属材料准备好。

        在这之後,赵长星便需要在化学与化工实验室之中忙碌了。

        建造高炉,只有金属材料显然是不行的,还需要其余的譬如线缆、隔热、绝缘等材料。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橡胶。

        塞德娜星上很显然不可能有橡胶树,不可能产出天然橡胶。但幸好,地球时代的人们已经研发出了完善的人工橡胶合成路径,在实验室之中,赵长星便可以通过各种化学反应来自己生产。

        这方面的准备又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在一号基地建成之後一年半的时候,赵长星终於将各种材料全都齐备,然後全都放入到了3D打印机之中,从数据库之中调出高炉的图纸,输入进去,接着便开始了打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