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殖民地战场上,经常能看见全身包裹板甲,手持火枪跟土着作战的欧洲士兵。

        老式板甲在殖民地一直被使用到欧洲的存货被耗尽,才最终退出历史的舞台。

        到了一战时,欧洲倒是出现过一种工兵板甲。

        但它的出现是为了让执行最危险任务的工程兵不受弹片伤害,因而使用范围极小。

        随着一战的结束,这种板甲也就跟着消失了。

        防御力再强的板甲,到了以火器为主的战场上,它也只是一口铁棺材,几乎没有多少防护性可言。

        所以火器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传统铠甲走向消亡的过程。

        直到二战之后,现代防弹衣随着科技的发展被孕育出来,才算是又有了能为士兵提供一定防护的新“甲胃”。

        大明的甲胃,单就防护能力来说,是不如欧洲板甲的。

        明军将士所穿戴的甲胃种类倒是不少,什么铁甲、皮甲、布面甲和绵甲等等都同时在使用。

        南方因为潮湿,使得铁甲和加有铁片的布面甲容易生锈,所以士兵更爱使用内部添加牛皮和纸等物的绵甲。

        而北方也因为绵甲御寒性好,也受到了士兵的欢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