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是土耳其的鲁密国(奥斯曼帝国)所进贡的火绳枪。

        万历二十六年,赵士桢向鲁密国使者朵思麻请教鲁密国火枪的构造及制作方法,经改进后制成“鲁密铳”。

        鲁密铳约重七八斤,有的六斤,约长六七尺,发射的机关在床里。捏一下就掉,火燃复起,床尾有钢刀,若敌人逼近,即可作斩马刀用。放时,前捉托手,后掖床尾,发机只捏,没瞄准时手不能动,准星和眼睛对准处稍远,初发烟起,不致熏目惊心。

        它比倭人的鸟枪还好使。

        用药四钱,铅弹三钱。

        大明嘉靖二十七年,明军在收复被倭寇及葡萄牙人侵占的双屿(今浙江鄞县东南)战斗中。

        意外俘获一些善于制造火绳枪(日文汉字:铁炮)的日本人,以及部分火绳枪。

        马宪、李槐学习了制造火绳枪的方法,并在其基础上,加以研究改进。于大明嘉靖三十七年造出了“比西番尤为精绝”的中国第一批火绳枪。

        而且手笔极大,一上来就是一万把。

        大约在同时,鲁密国(今土耳其)派遣使者朵思麻到中国进贡火绳枪,中国古代著名火器专家赵士祯,在万历二十五年,呈上了《用兵八害》的条陈,建议制造鲁密国进贡的番鸟铳,经兵部议交京营试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