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身。”建安公主的声音很清脆,像是一个成熟的大姐姐。
“谢殿下。”郑年站起身来,对着陈萱儿低眉,摆出了一脸的疑惑。
陈萱儿连忙摇摇头,表示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又挑眉看了看一旁的建安公主,露出了一个略显害怕的表情。
郑年会意,将陈萱儿往自己的身后拉了几下。
“郑大人果然辛劳,本宫在这里等了大人足足两个时辰,竟是从日出等到了晌午,有此官在长安县,真是百姓之福,我大周之幸啊。”建安公主道。
“殿下谬赞,下官乃是去了大理寺汇通此次剿匪事宜。”郑年知道在这样的人物面前说谎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于是老老实实答道。
建安公主在屏风之后微微动了动身形,似乎提起了茶杯,饮入口中,随后放下才道,“偶听传闻,皆许长安县县令郑年郑大人乃是当世京城的好官,身位长安县父母官,为百姓造福,更是不畏险恶,孤身入青门县协助锦衣卫剿匪,功不可没。”
“更有听闻,郑大人乃是当世评天下三十七甲翁老先生所评的炁甲之主,实在是年少有为,少年英才。”
“在宫中也有不少郑大人的传言,其中最多的便是名师出高徒,是大理寺武大人的独一高徒,现如今更是京中第一神捕,手下案件均是快速侦破,甚至连那错综复杂的无头案,也办的完好无缺。”
‘这建安公主一连串的彩虹屁,没安什么好心。’郑年立马作礼,“下官惶恐。”
“本宫这里有一桩案子,本该交由大理寺负责,可是思来想去,觉得不妥,于是打算交由郑大人,不知郑大人愿不愿意帮助本宫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