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似一行人,乔装打扮,像是外地来的富商,进到了丽景门里面,丽景学校(原定力院)附近的彩凤楼。

        彩凤楼虽然是七十二楼之一,但名声不显。不过它在汴河边上,风景别致,另有一番滋味。

        叫了一间雅间,赵似和宇文虚中坐下,喝茶赏景。

        杨惟忠安排好警戒,进来打了个照面,喝了一杯茶,又出去了。

        赵似从怀里掏出一份《汴梁报》,摊在了桌子上。

        “叔通,最近有几份报纸上的文章,你有注意到吗?”赵似的手指头在报纸上某篇文章的标题上点了点。

        “官家,臣注意到了。不仅《汴梁报》,臣还在《经济旬报》、《河南报》上看到类似的文章。”宇文虚中答道。

        “这三份报纸,都是礼部着作局审定的正规报纸,而且都有官方背景。《汴梁报》跟都察院有关联;《经济旬报》有度支部的背书;《河南报》是河南布政司的官报。居然同时刊登相似的文章,叔通,这里面大有文章啊。”

        “官家,这些文章都是开封府和三省里六七品官,上书通政司的奏章,公开发表在报纸上。首先这是合符法度,其次这些奏章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根本伤不到太宰元度公半分毫毛。”

        赵似把御史台谏制度改为都察院制度后,还留了个口子,允许各级官吏上书,只是开封府和三省官吏一般上书给三省承政厅,地方官吏一般上书给布政司承事厅,众官吏也皆可上书秘书省通政司。

        但是这种上书承政、承事厅和通政司只管收,不会有回信,也不保证进行处置——新官制有完善和畅通的申述、检举机制和渠道。这个方式和渠道只是尊重传统,安抚念旧官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