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传入中土,逐渐分为律宗、成实宗、俱舍宗、三论宗、涅般宗、地论宗、禅宗、摄论宗、天台宗、净宗、唯识宗、华严宗、密宗这十三宗派。隋唐之时,这十三宗中,涅般宗归入天台宗;地论宗归入华严宗;摄论宗归入唯识宗。流传迄今者,实唯十宗。”

        “后来佛门大议,认定十宗中的俱舍宗、成实宗列属小乘经典,有悖中土传统义理,而故不扬。”

        赵似端坐在上首,看着环坐在身边的四十位大和尚,徐徐道来。

        这些大和尚少数三四十岁,大部分五六十岁,都长得庄严宝相,有德有慧。他们现在都聚精会神地倾听着赵似的每一个字。

        自从元符三年赵似展开释门清正大行动之后,他在佛教的地位反而越来越高,甚至有密宗僧人奉他为大日如来佛(毗卢遮那佛)转世——原因很多种,但吃软不吃硬,记好不记打,想必是主要原因吧。

        “故中土大乘宗派中,有影响的、现今仍流行的实属八大宗派: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律宗、禅宗、净土宗、密宗。朕读过八宗典义,也与众人讨论过,觉得中土大乘八宗,‘唯识’近于科学;‘三论’近于哲学;‘华严’及‘天台’近于文学;‘真言’(密宗)及‘净土’近于美学...”

        听到这里,四十余位大和尚目光一凛,神情都有些紧张,但是在心里细细一想,又都觉得十分有道理。

        “‘禅宗’是中土佛法的根本。自隋唐以来,尤其是六祖弘法之后,中土佛教的核心就在一个禅字。任何一宗,均可汇归禅的精神;至于‘律宗’,乃是整个佛教的基础。所以严格地讲,律宗不该自成一宗,应该遍属于各宗。”

        赵似看到众和尚越来越紧张,摆了摆手,微笑着安慰道:“诸位大师,不必惶然。这只是朕的一家之言。对于遵纪守法、爱国亲民的宗教,朕和朝廷,都会尊重和加以保护。至于百姓,只要向善,那就是信教自有。朕今日此言,只是告知释门,当以佛法为重,持律修行,弘法扬善...”

        “这次召集诸位前来,一是希望形成一个定例,以后释门定期召开一次全国乃至全世界性的大会。各刹院,各门派有什么意见和想法,都可以在大会上提出来。尤其是四旗的诸位上师,你们还是一方法主,必须要确保是弘法扬善,而不是争权夺势。”

        赵似的目光扫了一圈,二十一位法主上师连忙齐声应道:“贫僧一定牢记陛下的嘱托,不负朝廷的期望。弘法扬善,安抚万民。”

        赵似满意地点点头,“你们都是佛教爱国联合总会的理事,大宋佛教的大事由你们主持,朕和朝廷,都放心。”

        说了几句,赵似话锋一转,“当年灭夏之战,你们释门高僧出力甚多。尤其是智光大师等人。原是西安府鄠县草堂古刹的大和尚,怀揣着一颗爱国之心,为了早日定难,百姓安居乐业,应朕之诏,前往西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