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主人公,苏轼终于登场。
第一章,主要描写的是苏轼的年少……在眉山的年少时光。
看得出来,这是一本架空历史。
但是在祁绩的笔下,这段历史,居然显得很是真实。
仿佛历史上,真的存在那么一个地方一样。
【嘉佑元年,苏洵带着21岁的苏轼,19岁的苏辙,沿江东而下,进京应试。】
【苏轼以《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了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被欧阳修误以为这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苏轼只得了个第二。】
看到这里,张东水覆掌称叹。
这个剧情,写得特别有意思。
有点无形装逼的感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