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司考生里,虽然没有出上一届刘三贤这样突出的人才,但整T水平很高,尤其是墨沉香、卫新意、柏青山、任有道四人,均是才华横溢,但又各有千秋。

        户部司和吏部司,虽然报考的人变少了,但JiNg英反而变多了,也基本上实现了招考的预想。

        但这一次的京考,燕武帝最关心的并不是上述四司的人才,反而是在六司中没什麽地位的法部司。

        “这次报考法部司的人这麽多,希望能给朕带来一些欣喜吧。”燕武帝喃喃自语着将一堆法部司的考卷抱到了龙椅前的长桌上,并打开了一份翻看。

        对於大燕律的变革,燕武帝自己也有过很多想法,但每一种,都总感觉缺了些什麽。

        因此,他很期待这些年轻人的看法,希望能从他们的考卷中看到一些新颖的观点。

        然而,在翻看法部司考生的考卷後,燕武帝的表情越来越Y沉了。

        从这些考卷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法部司考生的质量要远远逊sE於其他几司,别说是优秀的策略文,即便是有一定才华的考生,都极其罕见。

        这也难怪,毕竟这一次法部司考生数量增多,基本都是因为那些自认考不上其他几司的考生,抱着法部司最容易考的想法进来的,而不是以理想、信念等为源动力,质量自然会偏低。

        於是,燕武帝翻看考卷的速度越来越看,到後面,基本上是看上几眼就合上了。

        这些考生的答题思路,基本上千篇一律,明明他出题的意图是让他们想办法解决大燕律不完善、执法机构无力的现象,但他们基本都是站在贵族的视角,疯狂批判民众的“不识好歹”,强调要加强对民众的“管教”,却又给不出具T的方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