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租的官吏看刘大志不情不愿的m0了一两银子出来,歪了歪嘴角,嗤笑道,“咱们县太爷仁义,你去别的县且瞧瞧去,别说什麽夏税秋税b咱们收的多,连进出县城还得收入城费呢,一群泥腿子懂什麽,别不知足了,交好了赶紧滚,别挡这儿碍事。”说完便把刘大志和几个老汉往外推。

        刘大志被那人推得直踉跄,骂骂咧咧的出了县衙,跟着一起来的大牛小声安慰他,“大志哥,你没来过几次不知道,咱这任县太爷的确还算好的,以前咱们交税子那收粮的小吏踢斗起来直接是飞起来踹的,县太爷看到也不会吭声,现在这位好歹还会管管。算了算了,走吧,民不与官斗。”

        “我看你啊,现在手上有地,还是得种着。你现在这商不商,农不农的,我怎麽看怎麽不踏实,有了地你不种,也不用交银子了不是?。”王爷爷点起了菸斗,劝说着刘大志。

        本买地这事儿,本来也不在他们家目前的计划内,是想买了沙地坡地去合适点买个山头,但b起买地,他其实更愿意先买铺子。但是他打听下来,想要买了铺子经商,那得先把户籍转成商籍,商税虽然没农税高,可是商籍不能考科举,哪怕第二代分了出去转了农籍,那也是一代商籍三代不能科举的。但是刘小亮还小,未来到底是经商种地还是考科举,这事儿还没个准呢,所以铺子的事情还是得先等等。

        反正现在铺子是买不成了,以後要是铺子不开了,大不了回家种地也饿不Si嘛。不过嘛......“王爷爷,这农田咱们家要买现在手里的钱估计也买不了几亩,分家时是沙地和坡地,没啥收成,我想卖了,然後再把咱们家後面那小荒山给买了,您cH0U空找刘伯问问呗。”刘伯就是他们村的村长,也是他们刘氏族长,名叫刘大山。他觉得唐晓晓之前提议的立T化养殖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现在在这里经商,商税是三十交一,反正他也不是很懂为什麽明明商税更容易收,反而交的却b农税少那麽多,不过哪怕他是租人家铺子的,也要去衙门登记造册的,每月交税要是满了五两银子,那就也得转籍商户。但是,农籍卖自己所产的农产品或者养殖的禽类牲畜,那不管多少金额,都不用再交税和转籍的。

        所以现在对於他们来说,最好的发展方向就是自己种植高附加值的农作物,办规模化的养殖,到时候这些农产品变现也不用再交税,户籍也不会改变。

        “大志哥,你是不是又想到了啥赚钱的法子?”还未等王爷爷答应,大牛便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问道。没办法,谁叫他大志哥家现在乾的那麽好,连带他们王家都跟着借了不少光。

        王爷爷敲了敲老烟杆,好奇问道,“你这又是要g啥?买个荒山能种地吗?你跟你媳妇这钱赚的也不容易,我看月儿她娘俩,每每出去摆摊,手拿肩挑的很是不易,好不容易攒点钱,可不能白瞎了。”这大志脑子怕不是有泡?人家要买地,哪怕不买熟地,也得买常田吧,他倒好,卖了自家沙地坡地去买荒山?有病吧,要荒山自己去开荒啊,还买个甚?

        “咱们不种粮食,也不对,应该说咱们就在山脚下开个几亩荒地种粮食,山上我们打算种果树,再养些J鸭。”

        一听刘大志这话,王爷爷下意识的踉跄了一下,大牛连忙搀了老爷子一把,心里想着,大志哥这又说的甚?他们这里一年到头就产点橘子枣子柿子,橘子还不怎麽甜,一到秋收那集市上漫天漫地的橘子枣子柿子,两文钱一斤还能再讨价还价,这怎麽还要特地买了山地再种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