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邓艾尚未表示归顺大汉,军机要事,他本不应该与关索谈论。但大局已定,邓艾说与不说也改变不了什么,他犹豫了一番,最终感慨道:“我,我军之败,固然是关将军用兵有方,但曹,曹大司马过于无备,轻敌冒进,致使大军疲惫不堪,此,此乃兵家大忌。关,关将军正是抓住这一点,方才大破我军!”

        “所言极是!”关索微微点头,“若是易地而处,邓参军自然不会效仿曹休,对否?”

        “正,正是。”邓艾正色回答道,“若我是曹,曹纂,亦不会逞匹夫之勇,与,与敌将阵前决斗!”

        邓艾的回答让关索十分满意,心中不由暗想:“虽然更为年轻,但邓艾确实有成为名将的潜力!天幸此人被我军擒获,否则日后定为大敌!”

        “若,若是曹大司马能多信任我一些,我,我军未必会输……”邓艾这时不由长叹一声。关索的计策虽然高明,但魏军自身也屡屡犯错,这也是邓艾略有不服的原因。

        关索并不生气,却也给邓艾浇了一盆冷水,笑道:“只是邓参军这般自信多谋,不也没料到竟会被己方军士绑送我军。”

        邓艾闻言,脸上不由一热,也是沉声道:“唉,是,是我谋划有失,不识人心……”

        “邓参军固然通晓军机,但终究初从军旅,作为一军参谋固然合适,但统率军士,眼下则难以服众。”关索当即说道,“此言对否?”

        邓艾出身贫寒,并无名望,又是一个口吃,虽由一名屯田小吏被曹睿破格提拔为参军,但如何能让军中之人心服?除非有人能特别信任,否则邓艾再怎么高明的建议,也会被人鸡蛋里挑骨头。至于统领兵马,则更需要时间和军功的积累,否则一定是揠苗助长。

        刘备初得诸葛亮时便十分器重,惹得关羽、张飞的不满。而关索对于这一点更深有体会,七年前他第一次统率兵将,不过三百弓箭手。尽管如此,当年身为都伯的谢金对他也极不服气,还是关索展现自己惊人的箭术,方才让众人心服。

        “关,关将军所言不差……”邓艾无奈地叹了口气,更是紧紧地攥住了双拳,“若,若我能再从军数年,定,定能有所作为。”

        看到邓艾如此不甘的神情后,关索知道时机已到,当下笑道:“眼下便有一个良机等着邓参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