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行之前,诸葛亮特意告知关索留意江夏魏军的动静,他知道关索前日放走的魏军之中,不少人原属文聘,来自江夏。诸葛亮早命细作前去散播流言,只说曹睿因曹休之死十分震怒,要严惩那些投降季汉的魏兵。如果流言一旦奏效,相信一些魏兵会携带家小,前来投奔季汉。

        战场上的事情虽然已经结束,但还有许多后续工作要完成,安顿降卒便是其中之一。眼下寒冬将至,汉军将士又从百姓那里采购借用寒衣,助降卒们,尤其是受伤之人熬过今冬,来年春天便可让他们下地屯田干活。

        荆州自刘表死后,便陷入了长期的战乱,前有蔡、蒯、习家等大族追随曹操前往北方,后有百姓因为战乱流离失所,许多农田也就荒废无主。好在马良这些年屡次士卒下田锄草维护,正好留给那些降卒。

        汉军前后忙碌,直至十二月中旬,才让这些降卒们适应荆州的寒冬。期间正如诸葛亮所言,不少来自江夏的魏兵畏惧曹休降罪,人心惶恐,一些胆小之人竟举家潜逃当阳。

        原来镇守江夏的魏兵十之八九折于荆州,前番逃回石阳的魏将韩综,又是东吴叛徒,对曹魏本无忠诚可言,加上担忧曹睿迁怒,因此韩综考虑再三,最终振臂一呼,带着麾下部曲及周边一带近一千五百名江夏将士,携带家眷,集体前往荆州投奔季汉。

        而回到夏口镇守的孙奂则趁此机会,赶紧发兵渡过汉水,夺取了石阳等地使让吴军彻底控制江夏全境。孙权回到建业后得知这个消息,也算稍有安慰,只好将此事大吹特吹,丧事喜办,竭力淡化自己的惨败。孙权又让诸葛瑾继续坐镇武昌,协助孙奂防备季汉,同时亲写书信告知曹睿,只说石阳等地的魏军大量叛逃,只恐季汉趁势来攻,东吴不得不先一步占据。

        尽管吴军因祸得福,完全占据江夏,江东军民还是十分不满孙权背信弃义、开罪季汉,名声大损的同时还落得一败涂地,几至怨声载道。扬州境内的各种大小山越贼寇趁着人心大乱,纷纷涌出山林作乱,攻击官府,劫掠钱粮,许多附庸于地方世家的贫民佃农、不堪东吴赋税的百姓趁机加入响应。也有一些地方大族招揽百姓,拥兵自保,暂不听从孙权的征调,拒绝缴纳钱粮。

        数月之间,大大小小的祸乱几乎遍布扬州各郡,规模空前浩大,各地的告急文书如飞雪一般送往建业,弄得孙权焦头烂额,张昭、顾雍等重臣也是殚精竭虑,一面吴军将士阵亡所需要的抚恤,一面筹划平定叛乱所需要的粮草兵力。在吴军人马抵达前,诸如鄱阳太守周鲂、豫章太守谢景等官员只能自思良策,抵御贼寇。

        由于此番在荆州折损了朱桓、高寿两员大将,年轻将领也有朱桓、陈脩、蒋休等人阵亡,东吴这些年来损失了太多优秀的将领,故而孙权不得不用牛刀杀鸡,派朱然、步骘、全琮三两位重量级人物、前往丹阳、会稽这两处山越最为猖獗之处。与此同时,孙权又大量启用孙家子嗣与东吴名将之后,诸葛瑾长子诸葛恪前番在与魏军的交战中击杀晋宗,此次也独领一队人马。孙权之侄孙泰、孙桓之弟孙俊、张昭之侄张奋、吕范之子吕据、黄盖之子黄柄、凌统长子凌烈,甘宁之子甘瑰、徐盛之子徐楷、潘璋之子潘平等皆被加封为偏将军,或随朱然三人,或前往他处平定小规模叛乱。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