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傲的心中,始终牢记着一名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对于吃够了狄人侵犯之苦的吉州百姓,自然不会在这件事情上说些什么。相反他们是很支持吉王唐傲的这种做法。所谓恶人自有恶人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百姓认为理所应当,可在吉州的一些读书眼人,还有一些下面郡县的官员却是有着不同的态度,他们竟然上书给了唐傲,表明对于狄兵俘虏不应该采取这样的政策,应该抱着海纳百川的想法去感化他们,用讲道理的方式让他们意识到自已的错误,然后保证不会在欺负大乾子民,便可以释放。

        如此就可以与狄人搞好关系,止刀戈,这才是造福于民的好事情。

        其中叫嚣的最欢的就是吉州文人中有着很高地位的董精卫。他不仅自已上书,而且还联系了不少读书人,或是在社会中有一定影响力的权贵子弟共同上书,意欲想要改变唐傲的做法。

        “殿下,您看要不要先把那些狄兵俘虏放出来,这才几天时间,便已经活活累死了七个人了,现在让他们休息一下,好好养一下身体,也算是对那些上书之人有了一个交待不是。”知州曾桐在唐傲的书房之中,将一摞信件送到了唐傲的面前,好声劝慰着。

        “交待?需要给谁交待?”这一刻的唐傲面色如水般的平静,可实则心中早已经是有了滔天般的怒火。

        在任何朝代,任何时候总是有那么一群人。天天将什么圣人之言挂在嘴边,天天说着我们是天朝上国,我们是礼仪之邦,我们应该表现出我们宽广的胸怀和胸襟,要以理服人。

        但他们可曾想过,异族打来的时候,又何偿与你们讲过道理了。一言不合便杀人,至于抢物劫财更是家常便饭。有史以来,也不知道多少百姓因此而遭殃,毁家灭族者更是不记其数。在那个时候,面对着锋利的刀剑,讲道理还有用吗?

        在那种时候,这些圣人子弟又去了哪里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