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局的发展恰如徐怀所料,虏兵仅来得及铺造一条坡道攻城,即便不断填土拓宽,进攻面也极其狭窄,又没有其他攻城战械辅助,即便一次次短暂时抢上城墙,也被徐怀、王举、郭君判等人率精锐甲卒毫无留情的赶下城去。

        北城长墙之上的守陵军将卒初临血战,也是胆颤心寒。

        面对虏兵不计伤亡的强攻,守陵军将卒在城墙之上结阵不够严密,阵脚不够稳固,基层卒伍里又缺少敢搏命、气力过人的武勇悍卒去挡敌军锋芒,自然就没有能力将虏兵完全压制在城墙之外。

        而一旦叫虏兵登上城墙,守陵军阵脚在狭窄的空间里就会被挤压得支离破碎。

        看着身边袍泽一个个被砍倒、刺死,又不知道什么时候冷箭会从垛口又准又狠的射来,踩着被鲜血浸渍得又黏又滑的地面,守陵军将卒心志稍有不坚,便会被如

        猛浪扑来的虏兵打穿、打溃。

        不过,桐柏山卒却始终是虏兵无法摧垮的磐石,看到守陵军有支撑不住,就会及时顶上。

        而在桐柏山卒替守城墙之际,余凌、周述、陈缙等将则抓紧时间重整守陵军将卒的阵脚,或换上新的人马从两侧登城轮替作战。

        守陵军有喘息的机会,又有坚如磐石的友军托底支撑,即便伤亡惨重,也能勉强支撑下去,将虏兵一次接一次的攻势瓦解掉。

        乱世人命贱如草芥,战时也是如此。

        在赤扈骑兵的严密监视之下,在曹师利的残暴驱使之下,只有一条攻城通道,上万人马昼夜不停的轮替攻城,也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